茶经
茶经
七之事
三皇 炎帝神农氏。
周 鲁周公旦,齐相晏婴。
汉 仙人丹丘之子,黄山君;司马文园令相如,扬执戟雄。
吴 归命侯,韦太傅弘嗣。
晋 惠帝,刘司空琨,琨兄子兖州刺史演,张黄门孟阳,傅司隶咸,江洗马统,孙参军楚,左记室太冲,陆吴兴纳,纳兄子会稽内史俶,谢冠军安石,郭弘农璞,桓扬州温,杜舍人毓,武康小山寺释法瑶,沛国夏侯恺,余姚虞洪,北地傅巽,丹阳弘君举,乐安任育长,宣城秦精,敦煌单道开,剡县陈务妻,广陵老姥,河内山谦之。
后魏 琅琊王肃。
宋 新安王子鸾,鸾兄豫章王子尚,鲍昭妹令晖,八公山沙门昙济。
齐 世祖武帝。
梁 刘廷尉,陶先生弘景。
皇朝 徐英公勣。
《神农食经》:“荼茗久服,令人有力,悦志。”
周公《尔雅》:“槚,苦荼。”
《广雅》云:“荆、巴间采叶作饼,叶老者,饼成以米膏出之。欲煮茗饮,先炙令赤色,捣末置瓷器中,以汤浇覆之,用葱、姜、桔子芼之。其饮醒酒,令人不眠。”
《晏子春秋》:“婴相齐景公时,食脱粟之饭,炙三弋、五卵,茗菜而已。”
司马相如《凡将篇》:“鸟喙、桔梗、芫华、款冬、贝母、木檗、蒌、苓草、芍药、桂、漏芦、蜚廉、萑菌、荈诧、白敛、白芷、菖蒲、芒消、莞椒、茱萸。”
《方言》:“蜀西南人谓荼曰蔎。”
《吴志·韦曜传》:“孙皓每飨宴,坐席无不悉以七胜为限,虽不尽入口,皆浇灌取尽。曜饮酒不过二升,皓初礼异,密赐荼荈以代酒。”
《晋中兴书》:陆纳为吴兴太守时,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。(《晋书》云:纳为吏部尚书。)纳兄子俶,怪纳无所备,不敢问之,乃私蓄十数人馔。安既至,所设唯茶果而已。俶遂陈盛馔,珍羞毕具。及安去,纳杖俶四十,云:‘汝既不能光益叔父,奈何秽吾素业?’”
《晋书》:“桓温为扬州牧,性俭,每宴饮,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。”
《搜神记》:“夏侯恺因疾死,宗人字苟奴,察见鬼神,见恺来收马,并病其妻。著平上帻、单衣,入坐生时西壁大床,就人觅茶饮。”
刘琨《与兄子南兖州史演书》云:“前得安州干姜一斤,桂一斤,黄芩一斤,皆所须也。吾体中愦闷,常仰真茶,汝可致之。”
傅咸《司隶教》曰:“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,为廉事打破其器具,后又卖饼于市,而禁茶粥以蜀妪,何哉?”
《神异记》:“余姚人虞洪,入山采茗,遇一道士,牵三青牛,引洪至瀑布山,曰:‘予,丹丘子也。闻子善具饮,常思见惠。山中有大茗,可以相给,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,乞相遗也。’因立奠祀。后常令家人入山,获大茗焉。”
左思《娇女诗》:“吾家有娇女,皎皎颇白皙。小字为纨素,口齿自清历。有姊字蕙芳,眉目灿如画。驰骛翔园林,果下皆生摘。贪华风雨中,倏忽数百适。心为荼荈剧,吹嘘对鼎?。”
张孟阳《登成都楼诗》云:“借问扬子舍,想见长卿庐。程卓累千金,骄侈拟五侯。门有连骑客,翠带腰吴钩。鼎食随时进,百和妙且殊。披林采秋橘,临江钓春鱼。黑子过龙醢,果馔逾蟹蝑。芳荼冠六清,溢味播九区。人生苟安乐,兹土聊可娱。”
傅巽《七诲》:“蒲桃、宛柰,齐柿、燕栗,恒阳黄梨,巫山朱橘,南中茶子,西极石蜜。”
弘君举《食檄》:“寒温既毕,应下霜华之茗。三爵而终,应下诸蔗、木瓜、元李、杨梅、五味、橄榄、悬豹、葵羹各一杯。”
孙楚《歌》:“茱萸出芳树颠,鲤鱼出洛水泉。白盐出河东,美豉出鲁渊。姜、桂、荼荈出巴蜀,椒、橘、木兰出高山。蓼、苏出沟渠,精、稗出中田。”
华佗《食论》:“苦荼久食,益意思。”
壶居士《食忌》:“苦荼久食,羽化。与韭同食,令人体重。”
1
2